曾经有美国家长打电话到哈佛招生办,询问如果要上哈佛,自己的孩子应该进哪家托儿所。年降雪量达8英尺、人口不到5000人、前面提到过的缅因州偏远小镇米里诺科特,其学区负责人肯·史密斯曾到中国大城市招收高中生。他对记者说:“他们不知道缅因州在哪儿,但知道哈佛,他们全都想上哈佛!”
笔者认识一位新加坡人,2010年秋送自己的孩子进戴维森学院(DavidsonCo
llege),碰见了同样送孩子入学的一位中国家长。当问起从何知道、为何选中这所小学校时,中国家长不解地回答:“看排名啊!”可见,对“名气”的推崇,中外皆然。
有人把影响最大的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最佳大学高校排名,形象地比喻为用厨师拥有的原材料,衡量其水平的高低。对这项排名的真正品质,《商品化下的排名》已有充足的解读。申请人选校时绝不要仅凭名次,决定一所高校是否适合自己的实际能力、需要和志向。名校的牌子,并不是学生成功的保障;名次的高低,不等于教学质量的高低,更不等于学生成功可能性的大小。
仅以美国高校本科生中的博士“产量”为评比标准,哈维马德学院第一,哈佛第37,不及许多小型文理学院如艾克特、瓦贝希、卡拉马祖等。哈佛的一位大学三年级学生告诉研究人员:“我们感觉不到哈佛的教授在这儿是为了我们。当我们来哈佛时,必须明白不是为了它的教育,而是它的文凭能带给我们的名誉。”
生活中幸福、快乐、事业有成的人士,并不全是名校的毕业生,他们成功的秘诀,不是上了哪所大学,而是如何用自己的个人品质,去珍惜大学的学习经历和机遇。各类榜单仅是参考资料中的一种,了解高校详细信息的渠道之一,榜单中潜藏的资料如高校录取率、学费等,可当做选校时的初步筛选条件,校名、网址等可用作与高校联系、进一步挖掘学校情况的便捷方法。
当我们在考察高校的时候,与其注重名次本身,不如深究名次背后的数字:班级的大小如何?教授上课的比例是多少?大二学生的报到率是多少?学校的4年毕业率、6年毕业率分别有多高?毕业生的流向是什么?读硕士、博士的比例是多少?有多少家公司企业提供实习机会或到校招聘?
最现实的考虑,是美国高校本科生6年毕业率不到60%。读大学当然想拿本科文凭,选校时不能只图排名高,而忽略几年后参加毕业典礼的可能性。
另有一点不能忽略,就是学校内各科系的教学、研究能力,它们之间的差距,往往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更大。比如排名第60的学校,其数学系有可能位列全美前10名以内。
一所好大学,其“好”应体现在以下这些与学生有关的方面:对什么样的学生好?是教学质量好,就业服务好,专业指导好,还是学业计划的辅导好?如果入读,你会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,还是滚滚红尘中一张陌生的面孔?从这些数字入手,更能揭开名气那层面纱,了解一所高校真实的教学质量。但要注意,前面已详细讲过,高校公布的数据中,有不少掺有水分。考察高校情况时,需要多方参照,理智分析。
高校公布的各项新生指标,绝对是重要的参考数字,但也不必被这些数字吓倒。新生指标中“年级排名”一项,迫于越来越多美国高中取消了这一做法,它在大学录取标准里的分量已渐渐减轻。私立高中和城市近郊的公立高中申请人,即便排名居中,仍受美国高校招生官员的欢迎,因为他们知道,这些学校学生人数多,竞争相当激烈。
中国学生如要申请美国大学,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年级排名忧心,没有就没有;如名次不佳,可在申请材料中的“学校报告”里,详述自己学校的年级学生人数、排名方法及竞争情况。
在美国申请大学,跟在中国考大学一样,标准化考试的成绩越高越好;不一样的是,分数不是唯一指标。首先,高分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上好大学,每年被精英大学拒绝的申请人中,不乏手握满分者。其次,高分并不保证你是个好学生,这里的“好”,不单指擅长考试。一个大活人并不等于几个简单的数字。数字背后那个独特的你,才是申请过程中应该努力呈现和展示的。
美国的升学专家乔伊斯·米切尔,用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打比方,把这一点解释得简单明了:篮球运动员肯定看重身高,后卫当然需要体重,但仅有这些数字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优秀的运动员,仅凭2.4米和270斤,并不能预言他们就能赢得比赛;只凭百米跑成绩,决定谁能参加全美网球公开赛,谁都会认为这是愚蠢的做
法。而这些数字背后的个人性格、品质、动力、态度等,才是造就冠军的要素。
因此,申请人更要把申请作文、申请表、推荐信、课外活动等一切材料,经营得和分数同样甚至更为出彩。一旦标准化考试分数达到了想申请的大学的录取范围,再别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SAT上,去提高有限的几十分。相反,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花在教室、运动场、课外活动、社会服务等方面,用自己的个性、特点,去赢得招生人员的青睐。当然,分数不达标,也没人能保证你可以被高校屈尊收录。
有的高校公布的新生标准化考试成绩,不是具体的数字,而是一个分数段。比如米德堡学院,其2014届中间段新生的SAT分数段为1970~2200。也就是说,有25%的新生成绩不到1970,也有25%的新生成绩超过了2200。其招办主任在发给所有申请人的说明信中,正是这样介绍的:被拒收的学生中既有分数超过2200的,也有分数不到1970的。
申请人要明白,在招生人员眼里,标准化考试成绩只是许多重要指标之一,它
有助于衡量学习态度和学术造诣,但反映不出求知欲、努力程度、学习动力、坚持不懈、领导才能、创造力和其他许多素质及禀赋,而这些都是高校看重的资质。因此,高校的招生决定,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,分数只是其中之一。
换个角度说,美国高校录取你与拒绝你,都可以找出非常漂亮的理由。如果你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不在相应的分数段,收了你,是因为你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;没收你,原因明摆着,谁让你成绩太低呢?正是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、永远有理的“强盗”逻辑,才逼得经历过升学过程的美国学生家长,写出《疯狂的大学》之类的书籍,并受到深有同感的其他读者的追捧,成为畅销书。
更多资讯请返回首页查阅: